媒體報道
中國電力報 | 把脈問診挖窮根 精準扶貧見成效——陜煤集團讓產業成為鄉村振興的強勁引擎
2021年6月12日中國電力報8版
把脈問診挖窮根 精準扶貧見成效
——陜煤集團讓產業成為鄉村振興的強勁引擎
梅方義 汪琳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陜西煤業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陜煤集團”)既肩負著陜北、關中、銅川、陜南20個村和安康市漢陰縣牽頭單位的幫扶職責,還承擔著陜西省國資委助力脫貧攻堅第六合力團(榆林合力團)的脫貧攻堅任務。
近年來,陜煤集團有序發展村集體經濟,讓產業成為鄉村振興的強勁引擎,激活村民致富的熱情,一個個空殼村在產業帶動下,成了美麗富饒的新農村。
創新產業鏈
陜北土特產一樣能賺錢
深秋時節,在陜西省榆林市子洲縣馬蹄溝鎮李家砭村旁的北坡上,芪農李德山從早上5時出門刨黃芪直到日上三竿,每天刨30多千克,晚上從山上背下來。
“天芪生物公司每斤黃芪的收購價比二道販子高兩塊八到三塊錢。家里種了15畝黃芪,2020年賣了5萬多元。”李德山高興地說。2020年,天芪生物公司收購黃芪58.59噸,涉及子洲縣9個鄉鎮,農戶84戶,其中貧困戶32戶。收購數量和質量較以往都大幅提升。
2018年9月12日,總投資2.8億元的榆林合力公司陜西省天芪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中藥材深加工項目落戶子洲縣馬蹄溝鎮水澆灣村。目前,該公司研發了18種新產品,取得國家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外觀專利1項;開發并投用了一套自有知識產權的黃芪產業大數據、溯源、供應鏈管理軟件;云倉儲實時掌握黃芪存儲數據動態、農學碩士直播帶貨、大數據指導農戶種植……黃芪搭載上了云科技,芪農挑上了“金扁擔”。
據悉,作為榆林合力團團長單位,陜煤集團攜手11家成員單位,助力榆林市清澗、米脂、子洲等8個貧困縣脫貧攻堅。通過深入當地考察調研,清澗紅棗、子洲黃芪深加工等項目標準化廠房建起來了,現代化的車間投運了,專業的團隊形成了。
如今,陜煤集團在陜北形成了以榆林合力公司為主體,合力品源公司為中心的營銷平臺,建立起了紅棗加工平臺、黃芪加工平臺以及甜葉菊加工平臺,形成了食品、大健康產業優勢互補、協同配合的綜合型加工平臺。基于榆林合力公司為貧困戶量身打造的產業鏈,消費扶貧、培訓扶貧等帶貧機制讓農戶嘗到了產業振興帶來的甜頭。
打造形成
“一村一品”特色發展模式
2020年10月30日,在陜西省漢陰縣梨樹河村蔬菜大棚里,村民舒祖兵穿著雨衣,開閥門、調噴頭,熟練地按程序澆水。
舒祖兵一家于2017被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陜煤集團駐村干部走戶串門宣講精準扶貧政策,讓他燃起了脫貧的信心。
舒祖兵想養牛、養豬,扶貧干部立即協助給其聯系了2頭牛仔和2只豬仔,2017年當年就享受了產業獎補政策5000元。2018年,梨樹河村流轉土地建設了大棚基地,舒祖兵參與務工,僅工資就達3萬元。
近年來,陜煤集團挖掘當地特色資源,有序發展村集體經濟。設立“陜煤榆林5億元產業扶貧基金”和“陜煤漢陰5000萬元產業扶貧基金”,已向榆林、漢陰7家龍頭企業投放5300萬元;投入500萬元助推漢陰“現代農業+生態旅游”產業發展,支持農旅融合扶貧示范項目。
同時,陜煤集團打造形成了“一村一品”特色發展模式,累計建設以合作社為單元的生產加工基地20個,經濟作物種植園3000余畝,家禽養殖基地12個,蝦藕混養、大閘蟹水產基地2個,500畝富硒蔬菜基地一個,一個個空殼村目前一片欣欣向榮。